挽住肚肠,一手拉住牵绳,然后将身体往“四海同潮”的坑底滑去,这也是汤吉早就想好的。“四海同潮”的兜子至少三道爪子,“阶翻夹”启动后四面坑壁变成光滑的斜坡,这目的是要没被“阶翻夹”夹住的闯兜者滑落到坑底。而此处坑底不仅无水,还被厚厚的枝叶覆盖,这和秦淮雅筑洁净雅致的风格很不一致,更和齐王府邸的层次很不相配。所以汤吉断定,这些厚厚的枝叶是为了掩盖,坑底肯定也藏着一道爪子。所以他想好,如果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可以和目标一起扎入坑底同归于尽。坑底确实有一道爪子,坎子家叫它“铁齿旋浪”。“铁齿旋浪”是用生铁打制了许多带狼牙齿的碌碡,然后以横竖对合交叉的规律设置在坑底。每个碌碡都有机栝连接,动了一个碌碡,其他的也都相应动作。这样就会像一潭翻滚的铁浪花,将踏入者强行卷入,最终挤压碾碎成肉渣。“铁齿旋浪”这一设置曾在清代无锡人闲荷斋主的《太湖奇盗传》中出现过,不过那书中是将“铁齿旋浪”设置在水里。而秦淮雅筑里不将此坎扣设置在水中,那是因为坑中有水反会让人提防,而坑底积些枝叶人家一般不会太在意。铁齿浪汤吉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惨呼,他的双脚被铁浪卷入了坑底。铁碌碡的碾压挤碎比剐刀划开腹部要痛苦得多,剐刀锋利,快速的一刀之下基本没什么感觉,更多的是之后看到腹破肠流的心理恐惧。而“铁齿旋浪”则不同,它是肉体的痛苦和心理的恐惧同时存在的。从情形上看,汤吉肯定会被带狼牙铁齿的碌碡碾压得粉碎。但是只要他卷入了,被他套裹得死死的番羊也就无法幸免。有些人可以不管汤吉的生死,却不能不管番羊的生死,比如说费全。费全没有试图去拉住番羊,现在番羊的位置已经是在光滑的斜坡上,而汤吉也已经被坑底的铁浪卷住,直接去拉番羊是很难拉上来的。另外在没有其他辅助措施的情况下,下到光滑的斜坡上那是很不明智的做法,稍不小心说不定自己也会滑到坑底。所以费全决定先将拖拉在一起的两个人定位,然后再想办法让番羊挣脱套裹,脱身而出。费全扭头看了一眼缠了一道牵绳的吐水兽,立刻侧身滑步过去。没到吐水兽跟前时,他已经弯腰掠起汤吉落在地上的断狐刃牵绳绳头。刚在吐水兽前面站定,他手中绳头甩出,绕过一道的牵绳的另一端快速在吐水兽上又绕了几道,并快速地系了一个扣,将被断狐刃套住的汤吉绑定在了吐水兽上。
但是吐水兽往汤吉那边的绳子长度还有很大的余量,仍是足够他在将自己和番羊拉入“铁齿旋浪”之中而不会被吐水兽挂住。所以费全的做法还得继续,要让吐水兽真正挂住汤吉,或者利用吐水兽和龟背断狐刃将汤吉刹那间收拉分解成碎块。费全微微仰头看了一眼,再瞄了一下吐水兽的兽头朝向,然后伸手将兽头角度微微扳起并侧转了十五度的样子。这一切做好之后,费全在吐水兽的方形底座上踹了一脚,于是这只吐水兽腾空而起,呈一个抛物线射向前方。“四海同潮”的第三只爪子便是四个角上的吐水兽。吐水兽为整石雕刻而成,但是从其口直到底座中央却凿有曲折空洞,里面安装弦簧。它的动作主要是针对不下凹坑,而是沿着坑沿试图绕过“四海同潮”的闯入者的。一旦闯入者踩到设在两只吐水兽中间位置上的压杆,就会脱开底座下的挂钩。在弦簧蓄力的作用下,两只吐水兽便会沿坑沿对撞过去,给予闯入者前后重力合击。这一个爪子叫“龙王祭印”。“四海同潮”是龙王神威,而民间传说中起潮镇潮都要龙王祭印才行。龙王印的印钮便是吐水兽,所以这里石雕的吐水兽连带底座其实是模仿的龙王印。而龙王祭印也是有多种方式的,因此这吐水兽的动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