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走大运河运至汉金,总共耗时有一年左右。官家心想,运送这么大的东西进京,需要的花销和劳力一定十分庞大。不过官家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官家在意的是,这块巨石一旦运来,要把它安放在哪里最为合适。官家知道,光是在“艮岳”园内,在把它运送到合适位置的过程中就有好几个民夫死掉了。起初官家想把它搬到一座人造假山的山顶上,在那里出现可以产生最强烈的效果。不过随后官家听从秘道的堪舆师的建议,把这块湖石从山顶上搬了下来。也许从一开始就该参考他们的意见,不过,这座花园里的每一项决定都不简单。毕竟,官家是要把“艮岳”营造成另一个奇台,秉承天意,为自己的国度提供一个精神上的中心。毕竟,这也是身为皇帝对百姓应负的责任。不过如今……如今这湖石已经就位了。官家坐在一座凉亭里,这凉亭由象牙搭建而成,上面镶嵌着翡翠。他抬着头,满心愉悦地欣赏着这块湖心巨石。官家素有宅心仁厚之名,听说有民夫在自己的园中死去,让他伤心不已。他知道,其他人其实本不想让他知道这些。圣心仁慈,包容宇内,大臣们情愿不把这些难过的消息告诉他,以免官家徒增伤悲。“艮岳”本是官家休养身性的地方,一个暂时的遁世之所,可以让官家放下泽被天下的重担。官家的“瘦金”字体四海闻名,他最近发明了一个“圜”字的瘦金体新写法,对这十三笔笔画加以重新安排,用来专指官家自己的这片园林,使之具有通常所不具有的含义。有位近臣说,在此处修建园林显示了官家的慧眼独具;像这样用一种新的手法来题字,而非为此另造新字,则体现了皇室的雍容与精致。官家心想,少宰寇赈真是懂得察言观色。为支持“艮岳”修建而进行的“花石纲”工程,就是寇赈和内侍邬童想出来的。邬童最近在西北指挥定西军同祁里人作战。此二人忠心耿耿,官家不会忘记。这里还有夜莺,每晚都能听见鸟叫。不过很可惜,去年冬天有些夜莺死掉了。今年冬天要把它们都关进屋里,好让这些鸟儿能熬过寒冬。寇少宰向官家保证,更多的夜莺正在送来的路上,这些鸟儿来自更暖和的地方,将用动听的南音为官家的园林增色不少。官家心想,寇少宰真是会说话。宰相杭德金,官家幼年时的先生,两朝元老,年事越来越高了。这又是一件让官家忧心的事情。所谓悲秋,就是这样的情绪。不过,正如卓夫子所言,死生事大,世间万物概莫能外。凡人怎会长生不老呢?说起来,“长生不老”,也确实值得为之努力。官家一直遵循另一项皇室传统,每天都要服用一剂丹药,这丹药是秘道教的炼丹道士专门为他炼制的。寇赈经常说,自己有多希望这丹药能起效。这些秘道教的道士是寇赈引荐入宫的。他们的头领曾经做过几次法事,在烛光中招来先帝的灵魂。先帝赞赏官家治国有方,并且认可修建“艮岳”的工程,以及为皇室典礼重新创制的礼乐。典礼上用到的乐器也经过改造。先帝之魂说,量官家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的长度来制作乐器,这个绝妙的想法正符合天人合一的道理。先帝的这些话深深地留在官家心里。他记得那晚自己差点流下眼泪。
说真的,官家的才智不在治国上面。修改税法、治理村庄、招募士兵、整训军队、选贤任能、收租放贷,这些皆非官家所长。不过官家的确对科举考试十分上心,他还曾亲自为考试出过题目。官家喜欢身穿黄色袍服,在举行殿试——科举考试的最后一轮——的那几天主持典礼。从早年起,早在他登基之前,官家就有很高的书画造诣,并为世人所瞩目。官家知道自己的志趣所在,也从不矫饰。当初他想坐上龙椅,只是因为龙椅就摆在那儿,并且唾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