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回合势。”在军事上,已经是故意将捻、回分别对待,制造两方面的猜疑。一方面更积极挑拨汉回兄弟民族间的恶感。例如“法律”规定:回人杀死汉人,一条命要赔十条命,汉人杀死回人,十条命才赔一条命。名义上是“让汉抑回”,实际上是故意造成两族间的不平等。因此就是在捻军入陕后,回汉两族的纠纷,仍是未能根本解决,潜伏着一股仇恨的逆流。
卓不凡在西捻军中,负责联络甘肃的回军,和回民中的一个女英雄马凤姑发生情愫。但以种族间的成见,马凤姑的家人戚友,多不同意,加以当时军情正急,婚事遂迟迟未定。而在这期间,捻军回军也遭受了左宗棠分化的毒计而溃败。
左宗棠摆出以主力对付捻军,放松回军的姿态,威胁利诱,诱降了当时回族白山教的教主马化龙,叫马化龙招各地回军到陕北金积堡缴马匹军械就抚。回军到齐缴械后,左宗棠突然纵兵大杀,不留一人。事后还得意洋洋写信给朋友说,这是他生平杀人最快意的一次。
回军被左宗棠毒计杀灭后,捻军势孤,也被击溃,而左宗棠更利用西北一部分汉人仇回的心理,趁回军溃败之际,残杀回民,更扩大制造两族间的“血仇”。
捻军溃败之后,卓不凡流落甘肃。而回民也正处在大屠杀之后,各处结寨自保,对汉人非常仇恨。卓不凡几次去找马凤姑,都给回民当作敌人一样追逐出来。马凤姑虽然不是个寻常女性,可也无力跳出民族仇恨的圈子,她在本族教长们的压力下,只有消极不嫁,以示反抗。
卓不凡眼看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被敌人的诡计,被自己的错误弄至失败;又眼看着回汉互残,满清获利。他痛不欲生,凡欲自杀。但终于醒悟,化悲愤为决心。决心尽一生之力,为回民做事,要回民也普遍觉醒,两族的血仇都是满清统治者制造出来的。他曾几次冒奇危大险,率领一小队流散捻军,帮助回民抵御清兵。最后他们和马凤站所属的那个部落,都给清兵追逐到甘肃北部,散入荒野。
卓不凡失败了,但卓不凡也成功了,最后回民终于承认了他是朋友,不是敌人。可是其时距捻军失败又已是十余年,而马凤姑在战争中也已死了!
他心伤逝者,悲痛莫名;可是这时,他已经不是孤独的异乡行客,而是回民的好朋友了。他们劝慰他,挽留他,还有些老者要给他说亲。他苦笑着把婚事一一推掉,但却终于留下了。
其时左宗棠的大兵早已班师,他们这一小部回民,给迫到甘肃极西之地,也终于立下足来了。卓不凡从此便和马凤姑所属的那个部落安居下来,生活,战斗。战斗已经不是对清军的战斗,而是对西北荒野的自然环境作战斗了。
荒漠余生,星移物换,倏忽又是二十多个寒暑,卓不凡离开中原,已是三十多年了。他虽然有时也忆念起中原旧友,同门师兄,可是遥望中原,黄沙漫漫,阴山蔽日,黯然魂消。他也只有荒漠高歌,临风致意罢了。
西北苦寒,行旅艰险。卓不凡和一个部回民定居下来后,每年都有一两次给他们到甘肃东部城市采办生活用品。因为他到底是练武之人,虽至暮年,体魄仍极强壮,加以他又是汉人;到城市中和汉人交易也方便得多。
这年岁暮,他照例到甘肃东部采办冬货。无意间在天水郊外碰见“三龙二虎”铁骑奔腾,武士打扮。他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学过多年功夫,而且一定是满清的鹰大。他犯了疑心,恐怕他们是来访查当年遗留下来的西捻的。因此暗暗跟将下去,仗着轻功超卓,居然远远地跟在健马之后,看着他门一行五骑上麦积山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