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出来,乘坐马车出了街口,又行驶了约莫一刻钟,终于来到跟庞顷约好的一处茶楼门前。
庞顷刚跟人交待完事情,听说张延龄前来,赶紧出门迎接。
“庞先生,久违了。”
张延龄打过招呼,便跟着庞顷入内,一起来到临窗的桌子边坐下。
庞顷想把茶博士叫过来上茶,却被张延龄伸手阻止:“说完话我就走。刚去探望过家父的病情,只怕还得静养些日子。”
“还需静养?”
庞顷显得很紧张,“这么长时间了,张国丈还卧榻不起吗?”
显然庞顷觉得张峦病得太久了。
他现在倒不担心张峦是在装病,因为在他看来,堂堂国丈爷这会儿装病已无现实意义。
张延龄道:“病情一直反复,只能看天意了。”
庞顷听了,满脸都是苦涩:“张国丈有什么意外的话,只怕是……二公子,庞某能否亲自登门探望?榻前问候,也算是尽一份心意。”
“不用了。”
张延龄道,“眼下他必须得好好静养,我不想让朝事烦扰他内心。倒是庞先生您,去西北一趟,这才多少天?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庞顷苦笑:“无奈啊,我家道爷差遣得紧,先让我去鞑靼营地和谈,这不鞑靼人还没动身,我却先出发了……回京已经两天,在此期间,按照我家道爷的吩咐,带着礼物去几个人家中拜访……却是……”
欲言又止。
张延龄道:“应该不太顺利吧?”
“是。”
庞顷道,“我家道爷说,眼下他地位不比从前,自然有人要避忌。只是西北打了一场胜仗,照理说不该被人如此嫌弃才对。谁曾想……”
言下之意,我那位主公认为别人应该给他几分面子。
结果回来后发现,每个人都唯恐避之不及,之前该怎么躲,如今还是怎么躲,无论是威逼利诱都不管用。
就算有些人被李孜省拿捏住把柄,照理说应该替我那位主公说话,结果还是……
张延龄道:“我想,他们针对的应该并非是李尚书,而是家父。”
“啊?”
庞顷问道,“这是何故?”
张延龄叹道:“还不是朝中主流官员,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没一个愿意家父崛起?一旦他们暗中形成联合,逮着机会就发起攻击,让家父无法在朝中立足,最好是把他老人家打发到五军都督府,从此不问朝政。”
“这……”
庞顷不由认真琢磨起这番话来。
张延龄笑道:“说白了,家父的病,还有怀公公即将离朝,都是引子。别人想趁这个窗口期,让家父离开朝堂。”
庞顷顿时明白过来,失声道:“您是说,如今内阁首辅,加上司礼监掌印中官二位,想一齐……”
张延龄道:“不但他们两位,东宫讲官出身的那帮官员,对家父也是貌合神离,他们并没有把家父当成自己人。只是他们做事更为低调和谨慎,没把事做到明面上。”
“对啊。”
庞顷听到这里很有感触。
派系斗争,有的人喜欢把矛盾呈现在明面上,公开决裂。
而像徐溥为首的东宫讲官出身的翰林们,则喜欢把事放到桌面下,一方面表现出对你的信任,暗地里却频使绊子,最后还会义正词严地说我们只是秉公处置。
张延龄道:“吏部王尚书,对家父成见很深,再加上都察院马总宪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