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请说下去。”“韦怜怜又去找那居士,百般委屈,于般婉转;居士果然动容,只轻轻把她扶开,温言相慰,闲谈说笑,开解怜怜,并不着痕迹的探询怜怜何故伤心,把问题一一为之化解,把佳人说得破涕为笑,共处一室,促膝谈心,直至天明,毫无顾碍,但又不及于乱。怜怜后来把三种情况回报韦青青青,你道他怎么说?”“你干吗不问?”“你要我问:怎么说?”“对呀。”“你明知我会问你这句话,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可是你要不问。我便不说。”“你非要我问才说?”“好说,好说。”“好,算我服了你:韦青青音怎么说?”
“算我饶了你吧。韦青青青沉着脸色说:‘那憎人只顾自己修道,咱们照顾了他年余、而今主家的女眷行动异常,全不恤念,一味死守,一成不变,这种吃古不化的人,朽木不如,不配作我徒弟,给我逐出去!’又铁青着脸说:‘那头陀是贪淫无行之徒,咱家待他不薄,他竟打起你的主意来,可谓禽兽不如,来人呀,把他修理一顿再赴出去!’然后才宽容笑脸曰:‘那居士既坐怀不乱,又有人情味,能守能刨,必有作为,快叫他来,我要把绝艺相传于他。”“这么说,这位居士就是——?”“当然就是年少时的诸葛先生。”“果然不同凡响。”“诸葛先生能行能谋、允文允武,日后,他以武功在江湖上服众,以力革弊政、裁抑时弊而立功名。当时蔡相误国,私心尤重。与群臣内外勾结,表里为好,令徽宗侈靡荒怠,好乐喜侈,诸葛先生碍于君臣相阶为恶,屡谏不用,只好就天子之所好,在看似不经意的言谈间另有所指。皇帝好神仙道学之术,有次好奇,有问于诸葛先生:‘鬼怕什么?’诸葛先生毫不犹疑的说答:‘民间相传,鬼怕易经、怕桃木、怕火、怕人手中指之血、怕红绸、红纸、红布、怕八卦、也怕郑渐。’皇帝问:‘郑渐是何人?朕怎没听说过。’诸葛先生口答:‘郑渐是唐代有史术士,善驱鬼,鬼见他署名之处不敢走近。’故时人曰:今善驱鬼不渐耳。日后以讹传讹,把‘渐’、‘耳’,二字合在一起成了符咒上的‘斩+耳’字,而该字又等于是‘鬼死’的意思。诸葛先生说到这里,忽然不说不去,过了好一会,又长长地叹了一声——”“嘿,这说了一半就不说下去的德性可是跟阁下一模一样。”“别打岔!于是徽宗就问:‘先生何事叹息?’诸葛说:‘郑渐善于捉鬼,但却很难禁制吊死鬼讨替害人。’皇帝所得好奇,又问什么?诸葛答:‘吊死鬼讨替之前,常常诱人去看窗外虚幻仙景,正当那人以为是真、探头张望之际,绳索套落,必一命呜呼矣。’皇帝赵佶听了,起初不以为意,到后来一想,对蔡京所报国泰民乃生疑,详查之后,才由淮南发运使处得悉兵祸四起,天下大乱,才下旨罢黜蔡京。”“罢了又何用,过不多时,赵佶又复用蔡京啦,这叫偃近小人、狼狈为奸。”“诸葛先生不但能处理国家大事,也能应付一些性情古怪的人。就在这时,汴京有一个武功高强,但性直愚钝的勇士——”“这就麻烦了,人蠢人没用,那还不成气候。怕是怕人特蠢,偏又极有用,那就闹得可大可小,救人救己、还是误人误己,全凭一念了。”“是啊,那武土叫做雷钝,使长戟,武功高到不得了,但别人不先去惹他,他也不去主动挑惹别人;要是人来侮辱他,他则非把对方击败或格杀不可。有日,他梦见一个人,瞧不起他,辱骂了他,并在他脸上吐唾。雷钝醒来之后,持戟到处找梦中的人决战。别人劝阻他,他便说:‘我一生从未被人如此侮辱过,还胆敢吐唾液我脸上,不杀此人,我便誓不为人!’于是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天天去梦境中出现的地方等那那侮辱他的人来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