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罪不在你。”
“罪不在我!”
“谋叛的是你父亲,古来有几个人真能大义不亲的,你也当然会帮你的父亲,再者,有人能为你死,这让我很感动。”
吴应熊低头哭了:“谢谢你,谢谢你……”
“吴额驸,你我都知道,‘平西王府’所以派人潜进京来救你,是为了要免除起兵的顾忌,是不是。”
吴应熊点了点头:“应该是,事实上慧娘也是这么告诉我的。”
“那么,‘平西王府’的行动失败,没能把你救走,以你看,平西王是不是还会起兵呢?”
“会!”吴应熊答得毫不犹豫。
“噢?”
“我父亲绝对是个放得下的人,而且,他现在也已经骑虎难下了,朝廷绝不会就此算了,他也绝不会任人宰割,坐以待毙!”
“他就能不再顾你了?”
“从当年他把我留在京里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把我这个儿子割舍了……”
“那他为什么还派人来救你?”
“其实,我父亲派那些人人京来,主要的目的是为行刺皇上,可是大内禁卫严密,他们唯恐行刺不成,惊动京城,连救我都救不成,在慧娘的带领下,当然是选择了救我,而放弃了行刺。”
原来如此!
这,从一个做儿子的口中说出,令人别有一番感受。
古来,所有的“政治人物”,其“亲情”、“友情”,都是很淡薄的。
“以额驸看,由额驸写一封信劝劝十四土,是不是有用?”
“没有用,他要是在意我这个儿子,当初不会割舍,现在也绝不会起兵!”
还真是。
话锋一顿,吴应熊接着又道:“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他要是在意我这个儿子,他就得牺牲自己,跟更多的人。”
这话也不错。
“额驸以为,一旦他起了兵,就能保住他自己,跟更多的人么?”
“我不敢说,不过他不能不试试。”
“为什么额驸不也试试?”
“你是说……”
“写封信劝劝平西王。”
吴应熊没说话。
“额驸刚才还为有人为额驸死而自责,额驸为什么不想想,一旦乎西王起兵,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要家破人亡,骨肉离散!”
吴应熊抬起了头:“没有用的!”
“试试看,我们做了,以后也庶几无愧了,是不是?”
“谁送信去?”
“我去请自己的人。”
他想自己去,劝不成行刺,无论如何要阻拦吴三桂起兵,可是他没有说,他怕吴应熊想到这一点。
“好,我写!”吴应熊毅然点了头。
现成的文房四宝,就在栅外那张桌上,李诗连桌子搬了进来、他为吴应熊研墨,吴应熊提起笔,一封文情并茂的书信一挥而就。
李诗等墨渍稍干,摺起了信,放进怀里,道:“额驸,我告辞,请放心,我绝不会让他们再动私刑,一旦查缉营告诉我,那位慧娘埋葬的地方,我会马上来告诉额驸。”
吴应熊没多说什么,只道:“谢谢你了!”
李诗又把桌子搬了出去,然后走了。
走,当然是要先出牢房门,一出牢房门,不得了了,外头数不清的灯笼、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昼,黑压压的一片,把这一带牢房围得水泄不通。
而且,马上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