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英国的那种君主立宪制度,但与德国相比也相差不远。
而且通过如此改制,既加强了国家各部的工作能力,使得朝廷政令畅通,更避免各部原本职能的混乱。
同时还稳固了皇权,使皇帝能更好地控制住国家政权,及时了解国情状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合理判断。
另外,科举的改革也逐渐带来了成效,和珅对此是费尽心机,他深知科举制度地根深蒂固,所以才上折提议用十年的时间缓缓进行,免得触及天下读书人产生强大的反对力量。
虽然现在反对的声音依旧不少,可因为有了充裕的过渡时间,再加上各种不同类型地衙门成立,给学子们出仕为官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多,两者相比,其利远大于弊。
不出几年时间,在那些学堂毕业的学子们就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随着不断有新鲜血液地注入,更稳固了变革的基础,此消彼涨之下,那些原本反对派和保守派,在这种大局下几乎没有半点回手之力,渐渐失去了影响。
这些年的开放门户,发展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等,还给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宽裕。如今,光是每年在海关的税收,就足有近八千万两白银之巨。
比较起当年乾隆之时,现在海关一项的收入就能抵得上当年全年的总收入,何况国内还有各种商税、农税等,合计在一起,一举更突破了每年一亿九千万两之巨,其数额之庞大,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不仅如此,随着国家的整体复舒,快速发展,这些收入每年还在急剧增长,以商部和总理衙门协同计算,得出预计不出五年时间,国家收入很可能就会超过三亿两白银天文数字地结果,让同治看了满心欢喜,信心倍增。
当然,在一片大好局势之下,难免也有不尽人意的事发生。比起中国东南半壁,西北地区的发展实在缓慢。
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存在着交通、地理和民族之间的各种问题。
中国的铁路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修建,现在半个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铁路网,而西北地区的铁路建造也已上了朝廷的规划之中,以朝廷来看,只要等沟通东西两端地铁路建成后,依托朝廷现在地财力,改变西北地区落后贫穷的状况是指日可待地。
可谁也没有想到,趁着中国致力于建设的时候,远在中亚的浩罕汗国却蠢蠢欲动,把魔爪悄悄伸向了新疆等地。
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以同宗同族,信仰为由,在天山南北挑起事端,以利或以权,勾结大批阿訇、和卓、伯克和地方官吏,瞒着朝廷悄悄侵占南疆之地,并占据南疆喀什噶尔城,打出迎接大小和卓之后、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汗返回新疆的旗号。
由于当地官员的疏忽大意和侥幸心理,并没及时向朝廷汇报此事,而是私自派人接触对方,试图取得相安共处的结果。
可是,浩罕汗国却狡诈万分,阿古柏一面麻痹朝廷官员,另一面派兵步步蚕食,直到驱逐了布素鲁克汗,先后攻占喀什噶尔、阿克苏、叶尔羌、库车等地。
建立哲德沙尔政权,自称为大汗。再率军一举攻占乌鲁木齐,旋据有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部分地区的时候,事态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下,纸再也包不住火了,驻藏大臣完颜崇厚同时也是朝廷在新疆的最高官员,他见事不可为,急忙逃进四川,向朝廷求援,而把整个西藏和新疆全弃之不顾,只留下伊犁将军金顺孤军抵抗。
消息传到京城后,同治雷霆震怒,当即下旨把完颜崇厚撤职查办,捉拿入京,同时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