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再者,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依照这个定义来看,许多现代人所谓的神话,根本算不上是神话。那些故事是在叙述一些根本没有信众的神明,严格来说,这样的故事不该被称为是神话。
【分类的弊端】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分类其实并不严密。因为很多故事正好夹在「传说」与「神话」之间。好比说在日本的冲绳,人们把传说和民间故事,合称为「仪特西」。因为对冲绳人来说,传说与民间故事是同一类的。另外又好比说在美国印地安的波尼族(pw),他们也另有自己的分类法。波尼族人不将故事分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而只分成真实故事与虚构故事两种。
不过尽管分类不同,但这起码证明了一个事实,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神话」。
---不同学术范围对神话的理解---
中国古代有神话,但是向来没有“神话”这个名词。神话是什么?茅盾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63)。
英文中的神话()一词从希腊文的一词而来,其原文含意包括“语词”、“言说”、“故事”及“虚构故事/小说”等;因其不可质疑的有效性而往往与希腊文中的“道/科学”()相对,在近代的学术研究中,神话往往不是“虚假故事”、“误解”的同义词,在不同的学术研究中,“神话”这术语有三种主要用法,即礼仪/人类学用法、文学用法及符号学用法:
礼仪/人类学用法认为神话是一种匿名创作的叙事,它提供了世界为何是现在这样及人们为何如此行事的解释,它是将自然变为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人类尝试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解释,故有其当中的文化意涵。
在文学理论中,神话是某种永恒的人类真理的故事或象征,这种永恒真理通常属于道德的或美学的范畴,这种象征或原型具有跨文化的意义。宗教与文学有极其相似的社会功能,就是把这种永恒的真理的价值观透过故事的形式传递。
符号学对神话的理解有别以上两种用法,它是指一系列连接而不相合的相关概念,某种文化中的成员靠著这种概念才能理解某些对人类重要的主题,神话在无意识与主体间性的状态运作,使文化自然化。
[编辑本段]【神话的分类】
神话一般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其中尤其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所谓创世神话,专指时间设定在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物、制度起源的神话。其中一般还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文化起源神话等三种。
所谓世界起源神话,指的是记述「世界」、「宇宙」起源的神话。就拿《圣经》为例,其中的〈创世记〉便属于这一类神话。因为内容论及了大地、太阳、月亮等等宇宙现象的起源。
不过,并不是所有民族的神话都包含有世界起源神话。好比说美国印地安人的神话,就是一部以宇宙已经存在为前提的神话。另外还有一些民族的神话,不只世界起源,就连文化的起源也只字未提。
可是尽管如此,不论是何种神话,所有神话在开宗明义时,都有一个共通的大主题,那就是宇宙是从「混沌初开」演进到「秩序规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