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两倍以上,即便沿用多基地部署形式也并不乐观,再考虑到其他干扰因素,期望半年时间就解决是否激进了一点?”
如今已经是6月中旬,而刚才常浩南和梁彦刚说的是,年底还会安排两次发射。
那满打满算也就是半年功夫了。
“半年解决问题确实太夸张了。”
常浩南抬手向下压了压,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
“我的计划是,在年底之前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改造,验证新技术是否具备可行性,如果可行,那么明年再考虑转正成为正式项目……至于真正通过验收投入使用,那恐怕不是近两三年的事情了……”
郭林的嘴张了张,但一时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刚才这句话里的信息量确实很大。
如果连常浩南都说一个项目最近两三年无法完成,那说明规模恐怕远远超出常人想象。
然而郭林很难想象,以华夏目前的建设效率为标准,哪怕是7010这种规模的雷达,恐怕也不值得对方说出这种话来。
但思虑再三之后,他还是决定先讨论另一个更具体的部分:
“也就是说,你已经有思路了?”
常浩南摸了摸鬓角没来得及清理的胡茬:
“其实不算是最近的思路……很久以前就想到过,只不过当时觉得过于夸张了,所以一直都没真正拿出来说,直到最近才觉得客观条件相对充分了一些……”
说实话,电科14所在短短不到半年间建起一座中等规模的固定相控阵雷达,即便考虑到有7010工程留下的设施基础,也确实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才让一个本来已经被他抛到脑后的计划死灰复燃。
常浩南打开自己的电脑,然后把屏幕调转角度,对准郭林和刑牧春的方向:
“去年对X51A的那次探测,本质上是运用了基于匹配傅里叶变换的超高速运动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对目标速度和初始距离的搜索实现与回波信号的匹配处理,从而消除了回波相位中高阶项对相参积累的影响……但因为设备和工期的限制,没有实现对回波包络的跨距离单元走动校正。”
刑牧春几乎没怎么接触过雷达领域的工作,这会儿基本只是听个热闹。
但郭林却若有所思地想了想:
“可我们已经应用了Keystone变换法?”
常浩南摇摇头:
“严格来说,应该是没有专门实现包络走动校正。”
他说着滚动鼠标滚轮,把屏幕上的文档切换到其中满是计算公式的一页:
“Keystone变换法针对的是长时间积累的微弱目标,而偏偏高超音速武器并不能让雷达获得足够的积累时间,所以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郭林一脸“你在逗我”的表情:
“可这是高超音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怎么可能获得足够的积累时间?”
“所以我改进了一种新的变换方法。”
常浩南指着那一页的下半部分说道:
“可以让多个天线捕捉到的信号进行累加,从而满足累计时间的条件。”
郭林的眼睛稍微眯了眯,这次没有马上开口,而是认真盯着电脑屏幕瞧了一会儿:
“但双基地雷达也就罢了,多基地雷达实际很难提供足够的同步率,叠加起来的累积误差还是会大到难以接受的程度……”
常浩南直接用笔帽敲了敲桌面,语气中带着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