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侧身而卧,语弟子:“佛法无边且永存。尔等精进勿怠慢。”瞑然圆寂。弟子大恸。法体于双林间焚化后,其舍利子为摩揭陀等八国所分,各自建塔供奉不提。
却说佛陀涅槃①后,修了五百世的菩萨行,终证如来果身。有三身相。哪三身?——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为报身佛;释迦牟尼为应身佛,呈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身如来居裟婆世界②,坐镇王舍城灵鹫山,享祀大雷音寺。此寺为天竺第一大道场:有五进庭院,三重外廓,殿阁堂塔,鳞次沛比,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依山取势,蔚为壮观。伽蓝殿前植菩提树、铁力木、贝叶、摈榔,四时葱茜;放生池中长女萝、薛荔、金兰、五色芙蕖,日日散香。
如来持无上大法力,靖除三界六道③妖邪魔障,掌管四大部洲轮回业报。
其十大弟子也都——证阿罗汉果,两厢侍立;又有观世音、普贤、文殊师利等八大菩萨左右辅粥;十六罗汉、五百弟子、三千比丘、比丘尼..随佛修持。端的是“华盖金幢彩幡曳,佛子济济大法弘”。
这一日如来入法堂升狮子座说法。但见他面如满月,眉似弯弓,目露慈光,手足如绽放斐荷。乃问道:“生命几何?”诸菩萨微笑不语。一沙弥曰:
“在旦夕间。”如来道:“你不谙佛法。”又一弟子言:“在饮食间。”如来复摇首。忽一比丘朗声道:“弟子以为,生命只在呼吸吐纳之间。”如来定眼看去,见他约有三十岁,肤白而俊秀,眉间灵气盎然,喜悦道:“尔知我法也!”问其法号,那比丘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道:“弟子拙号金蝉子。”
佛随口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你能复诵否叩那金蝉即启贝齿,更无滞涩,一字不漏,琅琅背了一遍。如来大喜,“金蝉子,你颇有灵性,若恒志进取,锲而不舍,必成正果!”金蝉欢喜,踊跃作礼,退回大众中。
自此佛祖几番独召金蝉子,传道授业解惑,金蝉果有慧根。不久便证了阿罗汉果。一日金蝉因侍候佛祖晚归,同室比丘妒忌之,数叩门扉不开。金蝉遂施法力,自门缝入室。众人皆惊:恐其以牙还牙。金蝉超然一晒,劝师兄弟除贪嗔之心,将那行住坐卧,都作道场,必有所获。众僧感动,以金蝉为知己,日益钦佩之。
忽一日,金蝉子接母亲手书一封,略为:母患沉疴,恐不久于人世,亟盼睹儿一面。金蝉系独子,父早丧,母亲将其拉扯成人不易。阅信大悲,急向都监告暇①,随送信的老仆人归家。躜行几日.回到舍卫城,入宅邸,趋上房,却见母亲正坐在客厅里与娘子说话儿。施礼毕,不禁埋怨道:“家慈安康如旧,为何称病?跑折马腿也!”老夫人笑道:“我的儿,为母的想你了,故此谬递尺犊,不然你如何肯来!”金蝉想的还是修行,急急道:“既然母亲无恙,又见过面了,不孝便回寺院也!”言未讫,娘子已失声痛哭,以袂掩面而去。老夫人骂道:“痴儿忒无情无义矣!你一去便是五年,撇下这般贤淑可人的媳妇守活寡,你不心疼,我还心疼!盼星星盼月亮般把你盼来了,① 涅哭——又谓寂灭。本义指佛教徒经长期修行,达到灭除烦恼,脱离轮回, 圆满一切清静功德之寂静美好世界。为佛教最高境界。僧道士死亡也称 涅箓。
② 姿婆世界——婆婆,梵文译音,意能忍、堪忍。指尘世。
③ 三界六道——佛教认为众生所居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后来道教也 沿用此说法:欲界又分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
① 告暇——即现代所谓请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