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快眼看书

先秦至唐代乐人简述

构里没几个人,而且也不怎么符合他的口味,于是又下令把原来放归州县、编户为民的乐人召集到京师,编为乐户,专门为他服务。

但就这样居然还不够!杨广这货甚至还要求民间会乐舞百戏的人也来长安,专门给他表演。好在还算有良心,这些人没被编为乐户,而是以一种到太常轮值的方式服务,姑且算是徭役吧。对了,人数最多时有三万余人,让人很是无语。

隋朝灭亡后,又迎来了一位相对不怎么喜好乐舞的君王,即唐高祖李渊。他在武德四年下了一封诏书,下令遣散全部乐户:“太常乐人,本因罪谴,没入官者,艺比伶官。前代以来,转相承袭。或有衣冠继绪,公卿子孙,一沾此色,累世不改。婚姻绝于士庶,名籍异于编氓,大耻深疵,良可矜愍……宜并蠲除,一同民例。”

废除太常乐户的时间其实是唐军入长安,立傀儡皇帝的时候(义宁年间),武德四年的这道圣旨只不过是补了一次手续罢了。太常乐户被废除后,其籍贯都归入地方州县,成为平民,从此可以与其他阶级通婚,可以考学,可以做官,对这些人是一大解脱。

不过在高宗时,因为各种需要,以及帝后都十分喜爱游戏娱乐,于是再一次扩充太常乐户。这些乐户的籍贯仍然属于太常,世代不易。而因为乐府初建,人手不足,水平也参差不齐,于是便召天下音声人入京服役,并教授乐户各种技能。这些所谓的音声人,即武德年间放归州县的太常乐户后裔或徒子徒孙,但他们的籍贯在州县,身份是平民,不是乐户,到京城属于正常的服劳役,即“轮番入直太常”。

《唐律疏议》中记载:“(音声人)各附县贯,受田、进丁、老免与百姓同”。但作为乐户的“太常音声人”就惨了,“(太常音声人)谓在太常作乐者,元与工乐不殊,俱是配隶之色。”

如果你以为唐高宗比起他爷爷过于沉迷乐舞了,那只能说明你不认识唐玄宗。他在乐舞百戏上的兴趣和杨广有的一拼。在位期间,设立了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自是不隶太常,以中官为教坊使”。

李隆基绝对是喜欢娱乐的,在他的大力投资之下,教坊的规模渐渐超过了太常,各种歌舞音乐、戏曲杂技不断被编排出来,影响力急速提升。教坊中人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居住,身份和太常一样,分乐户和音声人两种。教坊中人的经济条件一般都很不错,有的家中聘有不少仆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错。如果教坊家庭的女儿色艺出众,要么入选宫中,“妓女(指女性乐人)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也”;要么在五陵年少中左右逢源,秉持渣女三不原则,风光惬意。

教坊、太常之外,唐玄宗还设立了一个音乐培训基地,置于禁苑之梨园。史载:“玄宗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

天宝时的许云封,父母双亡,混不下去,于是到京城投奔其外祖父学习吹笛。因为笛子吹得好,居然在梨园内混了个小官当当,收入暴涨,社会影响力也直线提升,可见那时只要不是乐户,是正儿八经的音声人,只要技艺出色,还是很容易混出头的。

额外提一下,玄宗时太常演奏的一般是“主旋律”,教坊、梨园则是“流行乐”,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音乐人,是殿堂级的音乐舞台。李龟年听说过吧?没听说过的都是语文课没好好上的。他们兄弟三人,“鹤年能歌词,尤妙制《渭州》;彭年善舞;龟年善打羯鼓”,在当时可谓是红得发紫的明星,被许多人追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奇妙空间:我给古代空投外卖
奇妙空间:我给古代空投外卖
她因为奶奶的矮柜拥有了连通古今的奇妙能力,从而成为了荒年中苦苦守城的镇南王的有力助手。 当大雪封城之际,她毫不犹豫地送去了羽绒服、羊绒衫、雪地鞋、极地帐篷以及大花被等物资,为守城的人们带来了温暖。 在食物匮乏之时,她又及时送去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粮食、水果、鱼虾肉以及每天不重样的小零食。 而当敌军凶猛攻城之时,她更是提供材料,助力制作机关战甲车。 最终,边城得以守住,镇南王也变得天下无敌。 而
佚名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我喜欢用ai
大秦: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
大秦: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
佚名
小小假太监
小小假太监
佚名
综武:敢问庆帝,我何错之有?
综武:敢问庆帝,我何错之有?
【穿越 】+【 系统】 + 【双世界融合 】顾辞意外猝死,穿越到权谋争斗的庆国,成了个守城小兵,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他觉醒了霸者无双系统,杀敌就会变强。十年时光匆匆而过,顾辞在南征北战中为庆国平定了无数叛乱,征服了多个敌国,让庆国的疆域不断扩张,威名远扬四海。但就在他满心以为即将功成名就之时,庆帝却收缴了他的兵权,只封给他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城城主之位,顾辞心里清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给那位集万千宠爱于
顾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