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未来世,正如当你小时候,如果吃不到一粒糖果,你会大哭,会觉是天塌下来般的灾祸不幸,到你变成青年,你会为一个少女而觉得根本活不下去。”
“这时你对糖果哪屑一顾呢?到了老年,年轻时的恋情你可以不忘记,但值得去死么?
这就是角度问题了。”
“而这些只不过是经验内(亦即此一时空内)的角度而已;尚且变化如此巨大,你怎知超越经验的角度又如何?”
沈神通似懂非懂,只觉得无法反驳而已,倒不是完全明白,完全接受。
“命运也是这样。”净意和尚和蔼地说:“如果你非站在没有过去也没有来生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你一定要站在小孩子看糖果的狭小角度来看,命运当然是注定的,所以有些人尽情享乐,也拼命赚钱,他们说这就是积极,这就是改变命运,便笑话之至,你怎知道命运不是早已安排了你必须这样?你不知有没有来生,但你又怎知没有来生?事实上这个堪忍世界(指地球)就有这种特性,你获得的乐虽然其中有苦,却必能忍受,也必须忍受。唉,我太罗嗦了,你可能觉得很乏味很没趣。”
沈神通沉思了一会儿,才道:“我心中固然有疑惑想请有学问的人指点,可是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我想知道你是什么人?你真的有了悟解才出家?抑是借佛门袈裟掩饰身份?”
“那么我是什么?”
“你是真正的和尚不错,可是你仍然也曾是武林中人,至少你修习过上乘武功,也是毒药暗器高手。”
“正因如此,我才觉得十分困惑,因为我不知道应该拿你怎么办才好?”
净意和尚微微一笑:“你本来不必困扰的,因为你若不送食物,明天我可能已经死了,我是什么人对你又有何相于?”
如果这种道理在别人口中说出,沈神通就算不给他一巴掌,也至少骂他几句,可是这和尚早就声明过“角度”不同。
因此你以为给他食物使他不饿死是好心好事,但他却不一定这样想。
好吧,既然你用另一种角度,既然你用佛教徒的身份,我非质问你不可。
当下沉神通冷笑一声:“如果你饿死了,你岂不是违犯佛祖命你托钵化缘教规?你凭什么活活饿死自己?”
“我现在饿死了么?”
“废话,当然没有。”
“世尊说过,他只须用眉间一根巨毫的功德,就一定可使后世沙门弟子不会饿死。”
沈神通真想从他肚子里挖出那些食物:“你很固执,也很迷信。”
“择善固执没有错,迷信世尊(即释迹牟尼)的话至少到现在为止也没错。”
“但你可能当真饿死,这是事实,不是虚无飘渺的假话。”
“如果我饿死,那是业力,也就是从前恶因现行,跟佛祖的戒律不相干。”
“也是佛陀说的?他说什么你都深信不疑?”
“答案分为两部份。第一,世尊自己说过绝不骗人、绝不讲假话,他连富贵荣华、醇酒美人甚至娇妻爱子都舍弃,难道他看重教祖地位?他当然不会看重,所以不必讲假话骗人入教。”
沈神通耸耸肩,这道理果然颠扑不破,无论如何做个富贵帝王总比做个清苦教祖好,如果不是已经觉悟已经获得真理的话。
“第二部分,佛教不怕你疑,只怕你不疑,我的信仰是经过无数小疑和大疑才建立的,不但是我,无数佛教信徒也有这种经历。”
沈神通又耸耸肩,目前他没有时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