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底。
池中一共有五座假山,突出水面之上。最靠近岸边的一座假山,特别巨大,山上有座八角亭,甚是精巧美观。亭外围以一道宽廊,廊边尽是红色的栏杆。亭上也横挂着一块横匾,题着天一亭三个大字。另外四座假山,或远或近地分布在后面。
石轩中笑一下,想道:“这座天一亭环立水中,竟无通路,若非身怀武功之士,如何能上去纳凉或观赏园中景物?”当下也不理会,放目遥览,却看不到园中有什么屋宇。
“这座园子有点儿阴阳怪气。”他想道:“我先找到屋宇再算。”于是沿着他边石提,一路向前走。在那巨大的池塘对面,矗立着一片极密的竹林,占地颇大。石轩中猜想竹林中必有屋宇,故此直向竹林奔去。
那座青翠竹林长得甚密,因此无法透视。不过石轩中微沉不解的,便是在远处看去,可以见到有株参天古树,高耸在竹林之上。付测地势,却似在竹林之内而非在林后。因此他想到若然屋宇建在竹林之中,由于四面毕竹在不大通风及四面视线被阻。假使还有这样参天古树撑盖在头顶,则连天空也看不见,住在屋中只觉闷气,有何趣味?
走入竹林之后,分枝拂叶而进。四下甚是干净,落叶构曾捡拾。走了三四丈,陡然开朗。原来已脱出竹林,眼前竟是一块亩许大小的空地。空地当中,那株参天古树矗天屹立。
树身粗大之极,约须七八个人合抱。除了这亩许空地之外,四面均是极密的竹林。仿佛那个种植竹林的人,目的便是用这些修竹保护这株参天古树。
石轩中疑惑地向树上看看,忽见两丈高处,那巨大的枝桠中搭着一间小屋。但说是小屋,便有点儿不正确,原来那不过是好些木板作为地基,上面有个茅篷,以避雨水。四面蒙着一层轻轻细薄的绿纱,宛如一项大蚊帐,罩垂在地板四周。
“难道这么一个地方,就住了靳崖一家人?那么碧螺岛主于叔初呢?还有家人们呢?”
情形越是奇怪,越觉有趣。石轩中决定非亲自弄个水落水石出不可,便纵上那笼碧纱的树巢去。只见其内摆着十余张椅子,还有几个木几。有的摆着琴笙箫鼓,有的摆着棋子,有的放着几本书籍,一望而知这个地方,乃是准备在闲暇时,随意憩坐的地方。因有蚊虫之类扰人,故此用碧纱隔住。树顶再没有可供居住的处所。四周的竹林都长得那么茂密,单身穿过也不方便,何况屋子那么大,石轩中忖道:“这倒是我平生未曾遇到过的怪事。眼下我已看遍这天一园中,并无一幢房屋。勉强说有的话,便只有园门那间门房和这个树巢,可是靳氏一家如何住法?莫不成露天而住?好吧,姑且假定靳家露天而居,但家人们呢?于叔初呢?于叔初肯在石堤上睡觉么?”
他离开了竹林,走到地边,茫然地瞧着绿色的池水。秋风拂过水面,因而涟漪无数。池中游鱼甚多,偶然还可见到长达三四尺之巨的大鱼突然跳出水面。
石轩中绕回园门那边,他已有点承认自己失败。
露天的生活方式,早在人类进步到建官室而居之前,已经放弃了。那些先民们或是巢居,或是穴居,总不肯露天。可是这靳氏一家却这么奇怪,坐游慈息之地如天一亭和那个树巢,都十分讲究,却不弄一栋房屋居住。
他回头看看那个昼寝未醒的老家人,忖道:“也许只有这个老人家不惯席天卧地的生活,因此被派作门房呢……”他哂笑一声,纵到两丈远的假山上,沿着白色的石阶,走入八角亭中。
在亭外的回廊走了一圈,池中的水清澈明净,俱深不见底。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