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到声到境到意。而其中声吓一技也是花样众多、匪夷所思,其中最为高明的并非以突然之声、意外之声将人吓得胆囊破裂死在当场。最为高明的声吓其实是施于无形的,是用最为平常的交谈、最为正常的表现,逐渐将目标意志恐吓到完全摧毁。从刚刚离开成都开始,王炎霸作为赵季札的贴身中军官便不可避免地会和他议论战局,聊天解闷。而且赵季札多少也听说过王炎霸的背景,所以为了拉近关系,为了多了解些秦艳娘的情况作为以后登阶进位的资本,也是十分乐意与王炎霸交谈的。也不知道王炎霸从什么时候开始多了个口头禅,“愚者逼事”。赵季札一直都未问清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只估计是王炎霸老家那边挂在话头话尾的脏话。而且单从字面上理解,大概是骂愚蠢的人总会出现些逼事情。想想王炎霸一介草民,因为表姐受皇上宠爱的关系突然飞黄腾达,但那旧底子一时半会儿还剥不干净,所以口头上带些脏字赵季札还是非常能够体谅的。但是赵季札根本无法想象的是,“愚者逼事”这么四个字其实就是对他实施的一个绝妙的恐吓手段。四个字真实的读音、读意其实是“遇周必死”,王炎霸是要在所有可以利用的机会里对赵季札不断灌输这样一个概念。从现代知识来分析,这是一种意念灌输法,也叫瞬间信息输入。曾经有人做过一种试验,就是在正常的电影胶片中每隔一百多张胶片就加入一张鬼怪的胶片,这在放映过程中是完全看不出来的。但是观看电影的人却会慢慢产生恐惧感,因为那看不见的鬼怪图片已经通过人们其他更为敏锐的感官感觉收录进大脑了。
王炎霸的这句口头禅就像电影胶片中的鬼怪图片,实际上可能还比鬼怪图片更加直接、更加明显。所以赵季札心中的恐惧就被这四个字很快积累了起来,在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就构筑出一个“遇周必死”的概念。而且这样的心理负担在无形中不断加重,以至于精神状态渐渐地不能承受。最终导致意志彻底崩溃,思维意识出现混乱,完全失去了对战的勇气,在仓皇迷乱中逃回成都。王炎霸运用的这种技法在离恨谷中叫“魇魔唤魂”,其效果是根据施用者的施加密度和目标的心理承受力来确定的。王炎霸的施加密度应该还算正常,但是赵季札的心理承受力却是出乎意料的差。这和他常年就任闲职、养尊处优、缺乏实际的历练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最终结果也是出乎王炎霸意料的,他原以为赵季札会在一两场相衡的或稍落下风的战斗之后出现畏惧和退逃,却没想到根本还没见到周军的影子呢,赵季札就已经逃回成都了。如果是赵崇柞、毋昭裔都在成都,他们肯定会细究一下其中隐情。一个难得有机会掌握重权的人,一个踌躇满志要有一番作为的人,一个在接受皇上委派时并非强加于他,而他自己也未有丝毫推却的人,怎么可能在和对方完全没有交锋的状态下就独自逃回。而且真是临阵脱逃的话他也应该往无人认识的地方逃,怎么可能逃回成都、逃到孟昶跟前,那不是和寻死自杀一样吗?可寻死自杀的人都是有充足理由的,那么赵季札的理由是什么?问题是赵崇柞、毋昭裔都不在成都,而唯一能说动孟昶的王昭远完全改变了最初的态度,不留任何余度地要将赵季札往刀口上送。王昭远这样做是权衡过的,他生怕赵季札拖着不杀,万一什么时候说错话或者为了保住性命,将自己与他暗中筹划先取功绩,再联手秦艳娘,一起对付毋昭裔、赵崇柞和花蕊夫人的计划透露给孟昶知道。所以杀赵季札是必须的,这是后患,必须灭口。“就这样杀了是否显得草率,要不先收监,等毋昭裔大人回来让他细审一下,然后再广告天下枭首示众。”孟昶这想法还是很稳妥的。“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