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

第138章 中枢之要八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枢之要(八)

p:感谢周、乾元亨利贞、的打赏。

九月十日,岐王李茂贞在门下侍郎韩渥的陪伴下,来到了东都洛阳。李诚中率文武百官郊迎十里,将这位近二十年来赫赫有名的大藩镇接进了洛阳城。

至乾元殿参拜天子李祚之后,李诚中留李茂贞到皇城内的天策府详谈,座中有天策府长史韩延徽、司马李振二人。

茶汤奉上,闲谈几句,李茂贞便将话题引到了自己最关心的事情上:“听闻监国欲革台宪之制,重塑御史权柄,却不知究竟要如何行事?”

对于御史台改制的事情,韩渥在路上也曾经向李茂贞做过一番介绍,但改制尚未施行,在他受命前往凤翔的时候,甚至就连具体的改制条陈都还没有出台,故此其间也语焉不详。相比于留在关内去担任荣勋院的院首,李茂贞对执掌御史台的兴趣更大一些,说到底,无论什么职位,实权才是最重要的。虽说韩渥没有能够解说详白,但担任御史大夫总归更有诱惑力。

本朝御史大夫掌台宪,为正三品,与中书、门下副职相当,或与各部尚书同阶,但职权和威势却要大得多,按照朝廷制度,御史大夫“掌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可入政事堂“听议”。御史台副职为御史中丞,协助御史大夫处理台务。

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任职。需要注意的是,三院御史不是一个上下等级层次分明的办公机构,而是近似于后世的“委员会”制度。

比如负责纠察中央官员的侍御史,少则十数人、多则数十人,相互间都是平级的,可独立开展纠劾工作,你管不了我。我也管不到你。同样的案子,张御史不想管,那么还有王御史,王御史管的时候觉得困难搞不下去了,还有李御史继续努力,甚至很多重大的案子,会有多个御史在同时接手。或是联合调查,或是独立弹劾。

作为台宪长官的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来说,他们可以联合组织大型调查,也可以在调查中对各个御史施加影响,但却没有权力命令某某御史应该怎么干,不应该怎么干。当案子接手的时候,就算是从八品的小小巡察御史,在权责上与高高在上的御史大夫也是对等的。台宪长官们当然可以用别的手段干扰案件的调查进展,比如罚俸、参劾、调职等等,但如果遇到一个强项的小御史,台宪长官们在干扰案件的同时,也要做好被反噬的风险。而且风险很大。

这种近似于独立调查官的制度,直到千年之后才在某些国家出现,并且成为司法独立的重要标志。后人所说的官僚制度到了唐代已经几乎臻于完美,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制度,哪怕放到后世,也很少有国家能够做到。

可惜天宝之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御史台近乎废弛,御史官衔往往只能作为对官员的加衔来使用,与散阶荣衔没有什么区别了。

因此,李诚中在详细了解了大唐的御史台制度后,当即感觉很赞,准备沿用这一体制,也就是李诚中提出的重塑御史台。

李诚中准备留给李茂贞的官职就是御史大夫。总掌监察事务,负责纠劾百官。但考虑到李茂贞的学识水平,特意从幽州调了两个原燕王长史府主管法令的官员来辅佐他,出任御史中丞。

御史台需要依法办事。可是大唐只有一部《永徽疏律》,如果依照后世的标准来看的话,《永徽疏律》包容万象,却失于细则,也就是说,有原则没标准,有依据没措施。同样的案子,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诠释,而且都说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奇妙空间:我给古代空投外卖
奇妙空间:我给古代空投外卖
她因为奶奶的矮柜拥有了连通古今的奇妙能力,从而成为了荒年中苦苦守城的镇南王的有力助手。 当大雪封城之际,她毫不犹豫地送去了羽绒服、羊绒衫、雪地鞋、极地帐篷以及大花被等物资,为守城的人们带来了温暖。 在食物匮乏之时,她又及时送去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粮食、水果、鱼虾肉以及每天不重样的小零食。 而当敌军凶猛攻城之时,她更是提供材料,助力制作机关战甲车。 最终,边城得以守住,镇南王也变得天下无敌。 而
佚名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我喜欢用ai
大秦: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
大秦: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
佚名
小小假太监
小小假太监
佚名
综武:敢问庆帝,我何错之有?
综武:敢问庆帝,我何错之有?
【穿越 】+【 系统】 + 【双世界融合 】顾辞意外猝死,穿越到权谋争斗的庆国,成了个守城小兵,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他觉醒了霸者无双系统,杀敌就会变强。十年时光匆匆而过,顾辞在南征北战中为庆国平定了无数叛乱,征服了多个敌国,让庆国的疆域不断扩张,威名远扬四海。但就在他满心以为即将功成名就之时,庆帝却收缴了他的兵权,只封给他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城城主之位,顾辞心里清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给那位集万千宠爱于
顾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