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现在提醒又有何用?”和珅见奕訢到现在还没悟过来。
不由得有些生气,不过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轻叹一声,从怀里取出从美国传来的那份电文递给他,提醒道:“王爷先瞧瞧这个,是否还能记起否?”
奕訢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接过电文展开细看后,这才哑然失笑:“我道是什么大事,原来老师指的是此事啊!呵呵,此事已经顺利了解,就连琉球也归我天朝所属。
怎么?老师对此另有高见不成?”
见奕訢一副轻松的样,和珅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出来,差一点儿就想劈头责骂他几句。
可再怎么着对方也是亲王,和珅忍耐着把火气压了下去,问道:“王爷,我想再问一事,此议当初是否王爷作主和日本议定地?”
“这倒不是。”
奕訢摇头道:“老师在海外不知,当时朝中也有主战、主和两派,虽说本王不算什么主和派,可第二次开战后,日本一改常态,上表乞和后,本王仔细考虑后觉得既然日本已经无力再战,主动乞和,再打下去未免有些以大欺凌弱小之举,实有损我大国风度。
再者,出兵的目的只不过是琉球,既然已经达到,白白打下去就算大胜,我国必然也难免有所损失,由此几点而来,皇上在朝会中聚集大臣们商议许久,最后这才决定和谈的……。
”
“糊涂!”和珅听到这忍不住骂了一句,随后摇头直叹。
“糊涂?老师何出此言?难道如此议和有什么不妥之处么?”
奕訢一生中最佩服的人里就有和珅,见和珅如此形现如色,顿时警惕了起来,连忙急问,同时仔细思量这事处理地前后,可怎么都察觉不出有什么问题。
依他来看,这和谈对中国并没有害处,而且不战就屈人之兵,说出去比大打一仗更威风许多,可和珅为什么反而不满呢?难道其中还有什么奥秘不成?
“不可能啊!还有什么玄虚?本王怎么瞧不出来呢?”奕訢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奇怪地摇了摇头。
和珅见他如此,不由得叹了一声,点道:“王爷!为政者需目光远大,不计一得一失,方能谋天下百年之安啊!这日本国虽是弹丸之地,却是虎狼之辈,不能不防,此事结果现在瞧上去或许是我们占了便宜,实际是上了日本人的当了!”
“老师?这……。”
“王爷别急,我慢慢给你解释……。
”和珅耐着性子把自己的分析和考虑说了出来,并着重说明日本在表面文章后面的实际用意,同时指出,日本人向来善于伪装,又能隐忍,而且又摸透了朝廷上下好面子地弱点,这才轻轻巧巧的骗了中国,达到了试探和继续发展的目的。
奕訢是个聪明人,更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只不过在外交上远远比不上和珅那么敏锐而已。
可和珅这么一分析,他哪里还不明白这看起来成功的和谈幕后却隐藏着隐患呢?而且,这种隐患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正因为他的疏忽大意才导致如今地结局,当即奕訢就“哎呀!”叫出了声,以手击头,满面都是悔恨。
“奕訢铸成大错!大错啊!”
奕訢后悔地差一点儿要以头撞墙,同时一股怒火从心中勃然而起:“小小的日本竟敢如此耍弄手段,难道是欺我天朝不成?老师!此次回京我与您一同入宫,定求得皇上再次发兵,定要灭了此日本国!”
“迟了!迟了!”和珅叹道:“如今和约已定,战事已平,师出无名,我朝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