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只要东吴孙权能够更冷静一些,放弃或是暂缓登基称帝,曹魏的谋算便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别说即便是东吴称帝,蜀汉方面实际上也早有应对的安排。
唯一的好消息是,此时的孙权显然已经彻底被登基称帝之事给迷晕了,满心满脑里就只剩下了这件事情。这一点,从其不断派出使者到曹魏和蜀汉进行试探和商议的行为,就可见一斑。
也是得益于东吴派出的使者,陈群几乎是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让其使者将汉军进攻凉州的消息给带回了建业。
尤其在陈群的安排下,洛阳各有司衙门还表现出了十足的忙乱。也是让东吴的使者产生了美丽的误会:此刻曹魏已经被汉军的西进所牵制。
更妙的是,洛阳集中兵马和粮秣的行为,也理所当然地被东吴使者认为这是为了西面凉州而调集的。
于是,一封带有着明显主观判断的信件也是送到了孙权的案头。
得知汉、魏大战已经开启,孙权简直是欣喜若狂。
正如孙权之前的分析,只有汉、魏之间真正的大战起来,自己才有机会登基称帝。
随即,孙权也是将使者所传回的讯息给公之于众。
一众的朝臣们自然也很快明白了孙权的想法,随即也是纷纷识时务地就要开启劝进模式。
当然了,在一片的劝进声中,也有一些刺耳的反对的声音。
只可惜,其中最大的反对者陆逊,已经被孙权放到了荆州,其余之人也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对于朝臣们的识时务,孙权虽然也是很满意,但他还真没有立即就投入到登基之事上。
孙权当然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尤其西线凉州的战事已经进行了小半个月了,随时都有可能罢战。因此,孙权自然也是想要尽快地登基称帝。
只是在登基之前,孙权却必须要解决来自汉军的威胁。
毕竟,孙权自己也清楚,一旦自己登基,与汉一战几乎不可避免,虽然那汉军主力如今已经在凉州,但却依旧不得不防。
很可惜的是,孙权虽然想到了汉军可能的威胁,却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江夏郡对峙中的关羽荆州军团,而不是防御空虚的荆南区域。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
毕竟从荆北到建业,不仅路程要缩短数倍,其行军难度也要小得多。一路顺江而下,即便有军队阻击,也好过荆南那茂密的崇山峻岭。
尤其在没有当地向导的情况下,想要跨越庐陵、豫章诸郡来攻江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这样的行军,也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另外,付燚虽然在累次作战中已经积累了些名气,但跟名震天下的关将军相比,那也是不知差了多少。
于是,在重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孙权将目光盯在关羽的身上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为了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登基,孙权又给前线的陆逊增加了足足三万兵马,使其麾下的兵马总数达到了五万多人——这几乎是吴军总兵力的一半了。
而且,在派出了援军之后,孙权还在建业集结了足足三万兵马,随时准备驰援江夏战场。
换言之,孙权竟是为了这场登基准备了足足八万多兵马。
要知道,即便征伐山越过后,吴军的总兵力也才堪堪十万出头,这八万多兵马,已经是吴军可供调动的绝大多数的兵马了。
由此,也足见孙权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