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高乐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无奈地笑了笑,转而看向秦风:“如果是您,会怎么选?”
“戴高乐先生,我虽然不懂军事。”
秦风放下咖啡杯,语气平静却带着笃定:“但我知道,机会往往只会出现一次。您说这是‘实现军事抱负的大好时机’,那就说明您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望去的。”
他顿了顿,结合自己所知的历史,继续说道:“波兰如今的局势特殊,刚复国不久,急需外部军事支持,您去那里担任顾问,不仅能积累实战经验,还能接触到不同国家的军事理念。”
“这些东西,在和平时期的军营里,很难学到。”
“至于归期和家人的担忧,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您这次去,若是能做出成绩,未来才能给家人更好的保护,也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您对军事的理想。”
秦风没有直接提及历史上戴高乐赴波兰的经历。
却巧妙地贴合了他的职业追求与长远发展。
这番话像是一道光,瞬间驱散了戴高乐心中的迷雾。
“您说得对...”
戴高乐猛地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清明,之前的纠结渐渐消散:“我一直纠结于眼前的离别,却忘了长远的目标。军人的价值,本就该在需要的地方体现。”
他看向玛丽,语气带着歉意却又无比坚定:“玛丽,我想清楚了,我要去波兰。”
“等我完成任务,一定会尽快回来,到时候,我会给你们更好的生活。”
...
“我支持你,夏尔。”
玛丽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却还是点了点头:“你放心去,家里有我,我会照顾好伊莎贝尔。”
伊莎贝尔虽然还是舍不得。
但看到父亲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也懂事地说道:“爸爸,你要注意安全...”
戴高乐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看向秦风的眼神满是感激:“秦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若不是您的一番话,我恐怕还在原地纠结。您虽然不是军人,却比我看得更透彻。”
“我只是说了些心里话而已。”
秦风笑了笑:“相信您到了波兰,一定能做出成绩。”
“能听到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戴高乐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不过话说回来,秦先生,您刚才提到是华夏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在巴黎这样的城市生活,想必不容易吧?”
他这话并非客套。
1919年的巴黎。
战后物资虽有缓解,但物价仍居高不下。
许多留法学生既要打工谋生,又要兼顾学业,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戴高乐想起秦风身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外套,再想到他救人时的果敢,心中更添了几分怜惜。
“确实有些压力。”
秦风没有隐瞒,语气坦诚却不卑微:“巴黎的生活成本比我预想中高,为了凑够学费和房租,我平日里要在工厂和餐馆打两份工,每天忙完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深夜,很难有精力再静下心来学习。”
这话落在戴高乐耳中,更坚定了他要帮忙的念头。
眼前的青年不仅救了自己的女儿,谈吐间还透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远见。
他打心底里认为,这样的人才不该被生计困住。
他当即放下咖啡杯,语气笃定:“秦先生,这事您别担心,包在我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