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开掘土埋头苦干,他们把泥土铲进四轮马车里。这里有四辆马车正在待命,每辆车上空都笼罩着一群鸥鸟,鸟群在空中盘旋,不时下落捡起食物,它们对已经开始飘落的细雨完全无动于衷。福勒扭头看着查尔斯,他看上去有些不舒服——查尔斯把一块手帕举在嘴边——然而心情却很不错。查尔斯身上有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福勒心想。但他并不确定那究竟是决心还是愚蠢。在过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男人一直遭受着旁人的嘲笑,实际上,是从他第一次提议要建造一条地下铁路开始。“下水道里的火车”,当时嘲笑者们这样讥讽道。当他公布计划要建设一条大气轨铁路,通过管道里的压缩空气来推动车厢时,他们也在嘲笑他。通过一根管子。这也难怪皮尔逊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笨拙》杂志(1)上的常客。有意思的是,上杂志还是他自己掏的钱。
然后,当所有人还在为大气轨铁路哈哈大笑的时候,他又拿出了一份规划,皮尔逊的构想是在帕丁顿与法灵顿之间修建一条地下铁路。弗利特谷的贫民窟将被铲平,其中的居民搬迁到城外的收容站——搬到郊区——然后大家就可以用这条新铁路“往返上下班”了。大西部铁路、大北方铁路和伦敦市法团突然给这个计划注入了资金,于是皮尔逊的规划成为现实。而他自己,著名的约翰·福勒,也被聘为大都会铁路的首席工程师,开始在位于尤斯顿的第一座竖井上工,这差不多正好是十八个月之前的事。现在人们还在嘲笑他吗?是的,他们依然在笑话他。只是笑声变得刺耳、沉闷了许多。因为,要说皮尔逊关于拆除贫民窟的设想进展得不太顺利,就有点太委婉了。在郊区根本就没有什么收容站,在最后也没有谁特别愿意去建几座出来。而人口稀疏的贫民窟这种东西压根儿就不存在。所有这些人总得有个地方可去,于是他们都去了其他的贫民窟。然后,当然,施工过程本身也制造出不少麻烦:街道无法通行,路面需要开挖,企业关门,商人们要求赔偿。那些住在大都会铁路沿线的人陷入了一场持续不断的混乱之中,泥土、蒸汽引擎、传送机的金铁交鸣、挥舞的铁镐和铲子交杂在一起,筑路工人们互相咆哮,居民们则终日提心吊胆,害怕他们的地基会垮掉。到了晚上也不得安宁,夜里工地上点亮灯火,夜班工人们接手上工,白班工人们干起值白班的人下班后都会做的事:喝酒打架,一直闹到早晨。伦敦似乎挤满了筑路工人,他们走到哪里就占领哪里,只有妓女和酒馆老板乐意见到他们。此外,施工期间也发生过事故。先是一个喝醉的火车司机在国王十字车站脱轨,列车掉进了下方的工地里。好在没人受伤。《笨拙》杂志简直乐开了花。接着,在差不多一年后,尤斯顿路的土方工程发生了垮塌,连带着花园、人行道和电报线一起报销,还破坏了供气和供水总管,在城里留下一个大洞。不可思议的是,这次依然没有人受伤。庞齐先生(2)对这段插曲同样爱不释手。“我希望今天能听到好消息,约翰。”皮尔逊大声喊道,他拿起手帕遮在嘴上。这块手帕相当精致,像是一块小餐巾。他今年六十八岁,福勒四十四岁,可皮尔逊看上去老态龙钟,远不止这个年纪,过去二十年的奋斗让他苍老了许多。尽管他嘴边时常带着微笑,可眼角四周却始终挂着疲倦,下颌的皮肤也像融化的蜡烛一样垂了下来。“您让我怎么说呢,皮尔逊先生?”福勒喊道。“您想听到什么好消息,除了……”他朝面前这块地方做了个手势。皮尔逊哈哈大笑。“比如‘蒸汽引擎的轰鸣很让人振奋’,没错。但也许‘我们赶上了进度’也很不错。或者‘伦敦所有的赔款律师都被雷劈死了’。‘女王陛下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