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

第134章 中枢之要四

第二卷 胡骑细柳折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枢之要(四)

p:??感谢周的打赏。过节这几天一直在整理思路,书写到这个地步,说实话很难写了,兄弟们多给老饭点时间,重新琢磨琢磨大纲。

一众文武官员伫立在乾元殿下,三阶白玉栏干将殿上殿下分隔成两个世界。盛夏的炎热令数千军士和数百官吏无不汗流满面,却没有一丝凉风能够带来些许的爽气。

韩延徽举头望向高大的乾元殿飞檐,形形色色的青铜兽头在日头的直射下泛着刺眼的白光,令他微眯着的双眼不得不经常闭合上,但他却丝毫没有放弃的想法,仍旧在认认真真的细数,想要把飞檐上的兽头与自己的所学匹配起来。

也不知看了多久,他忽然转过来,向身后的李振招呼:“兴绪,徽猷殿修缮到什么地步了?”

李振想起去年初春的时候,自己曾经在这座洛阳宫城里大言不惭的想要招揽韩延徽的不堪往事,顿时脸色涨红,低头喃喃道:“去岁夏末后,朱氏举兵北犯,将河南府全数交托天子,当时便停了工期,至今未曾继续。当时大致完善了七成左右……”

韩延徽遥想片刻,又道:“负责修缮宫室的是谁?”

“河南尹张全义。”

张全义此人出自黄巢农民军中,实际上这个时代的许多诸侯大将都出自草根,曾经有过并不光彩的过去,但并没有人去计较什么,这一点正好是战乱时代的特色。且不管张全义之前曾经有过多少旧主,但他在洛阳的民生恢复上确实有功。他接手河南尹的时候,洛阳民生凋敝,百姓流离,于是努力招募流民、恢复生产,辛苦努力了十年时间,将洛阳的户数从区区百余恢复到上万。最终奠定了天子东迁洛阳的基础。

此刻张全义就在乾元殿下等候的百官之中,属于朝官里的亲梁派,但韩延徽记得,李诚中曾经说过,“洛阳能够繁华如此,张全义是有功的”,虽说现在还没有来得及处置朝堂百官,但韩延徽对于张全义的前程,心里也多少算是有底的,因此。便向张全义招手,示意他过来。

如今的韩延徽,已经名传天下,他在燕王身边的地位,令无数人垂涎。李诚中身边最为亲厚的几个人里,冯道坐镇幽州,周坎驻守泽州、姜苗监军汴州、钟韶屯兵下邳,随同前来洛阳的是张兴重和韩延徽。现在张兴重又在洛阳城外大营,整个洛阳城里。要说官职的话,也许十个人里有五六个都要比韩延徽高,但若论地位,他却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恐怕在绝大多数殿下等候的官员心里,他韩延徽的身份,比天子都要高出一筹!

见韩延徽冲自己招手,张全义连忙颠了过来。连额头上的汗珠子都没敢伸袖去擦。

“不知韩将军唤下官何事?”张全义小心翼翼的问。

洛阳朝官在迎候李诚中的时候,曾经议论过李诚中帐下随员,其中就属韩延徽的称呼最难摆平。韩延徽只是一个小小“都虞侯”。领的差遣又是闻所未闻的“统战处”,在朝廷上从来没有得过什么正经官职。朝廷如今发授“使相”比发卖白菜萝卜还要不堪,可燕王帐下竟找不出几个可以称呼“相公”的,也算是一个奇事。后来一个吏部官员翻遍了这几年所有的官员颁授名册,终于找到了天复元年朝廷分封韩延徽“游击将军”的诏书,这才给大伙儿解了围。

“听说主持修缮洛阳宫室的是张府尹?”韩延徽问。

“不敢,正是下官。”

“听说徽猷殿已经修缮七成,若是要修完,当在何时?”

一听要修徽猷殿,张全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奇妙空间:我给古代空投外卖
奇妙空间:我给古代空投外卖
她因为奶奶的矮柜拥有了连通古今的奇妙能力,从而成为了荒年中苦苦守城的镇南王的有力助手。 当大雪封城之际,她毫不犹豫地送去了羽绒服、羊绒衫、雪地鞋、极地帐篷以及大花被等物资,为守城的人们带来了温暖。 在食物匮乏之时,她又及时送去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粮食、水果、鱼虾肉以及每天不重样的小零食。 而当敌军凶猛攻城之时,她更是提供材料,助力制作机关战甲车。 最终,边城得以守住,镇南王也变得天下无敌。 而
佚名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我喜欢用ai
大秦: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
大秦: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
佚名
小小假太监
小小假太监
佚名
综武:敢问庆帝,我何错之有?
综武:敢问庆帝,我何错之有?
【穿越 】+【 系统】 + 【双世界融合 】顾辞意外猝死,穿越到权谋争斗的庆国,成了个守城小兵,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他觉醒了霸者无双系统,杀敌就会变强。十年时光匆匆而过,顾辞在南征北战中为庆国平定了无数叛乱,征服了多个敌国,让庆国的疆域不断扩张,威名远扬四海。但就在他满心以为即将功成名就之时,庆帝却收缴了他的兵权,只封给他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城城主之位,顾辞心里清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给那位集万千宠爱于
顾清安